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探讨寻常型痤疮的中医体质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09 共2547字
论文摘要

  寻常型痤疮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的常见病、高发病之一。该病多发在面部,容易遗留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学习和生活。2011 - 10—2012 - 10,我们应用 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 356 例寻常型痤疮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以探讨寻常型痤疮的中医体质基础,为其治疗探索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1. 1. 1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皮肤病学》确诊。

  1. 1. 2 纳入标准 符合寻常型痤疮诊断标准; 患者神志清楚,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对调查知情同意。1. 1. 3 排除标准 除外严重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1. 2 一般资料
  
  全部 356 例均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 163 例,女 193 例; 年龄15 ~ 41 岁,平均( 22. 1 ± 4. 7) 岁; 病程 3 个月 ~ 6 年,平均( 2.4 ±1.8) 年。
  
  1. 3 方法
  
  1. 3. 1 临床特征调查 采用统一设计的临床特征登记表对患者进行问诊及皮肤科专科检查。问诊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皮肤科专科检查包括皮损部位、数目、累积面积、性质。其中面部分区以两瞳孔连线、鼻下缘为横线,将面部分为上、中、下 3 区; 再沿两瞳孔纵向将中区分为 3 区,共将面部分为上、中、下、左、右 5 区。

  1. 3. 2 中医体质类型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个问题分 5 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 = 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 =[( 原始分一条目数) /( 条目数 ×4) ]×100。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 8 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平和质转化分数≥60 分,并其他 8 种体质转化分数均 <30 分,判定为“是”; 平和质转化分数≥60 分,并其他 8 种体质转化分数均 <40 分,判定为“基本是”; 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均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数≥40 分,判定为“是”; 30 ~ 39分,判定为“倾向是”; <30 分,判定为“否”。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分类指标采用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 χ2检验。

  2 结 果

  2. 1 356 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由表 1 可见,寻常型痤疮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湿热质最高,其次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

  2. 2 356 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中医体质性别情况 见表 2。【表2】
论文摘要
  
  由表 2 可见,平和质,偏颇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女性较男性偏颇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 P <0. 05) 。

  2. 3 中医体质类型与皮损部位关系 见表 3。【表3】
论文摘要
  
  由表 3 可见,面部寻常型痤疮皮损分布具有对称性,少见左脸颊或右脸颊单独出现,故统计中将左、右两区域合并。皮损以上部为主受累者偏颇为痰湿质增加; 皮损以中部为主受累者偏颇为湿热质、瘀血质增加; 皮损以左右为主受累者偏颇为气郁质、瘀血质增加; 皮损以下部为主受累者偏颇为阴虚质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寻常型痤疮患者偏颇体质中湿热质比例最大。湿热质是以湿热证临床表现为主、患病后以缠绵难愈为特点,发生相关疾病的一种体质类型。饮食失节,特别是膏粱厚味酿积及嗜酒无度,容易导致机体脾胃受伤,湿热内生,从而形成湿热体质。《外科启玄》载: “致生粉刺,盖受湿热也。”中医学认为,膏粱之人饮食不节,常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结于肠胃,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湿热上蒸于肺胃而致肺胃血热,郁于肌肤而生痤疮。

  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寻常型痤疮的形成与湿热体质有关。

  不同性别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分析显示,在偏颇体质中,女性瘀血质、阳虚质、气郁质明显多于男性。女子的生理特点是以血为本,所以瘀血质多见。从女性的心理特征来看,女性性格偏于内向者较多,多愁善感,感情细腻,容易被七情所伤,产生气机郁滞,从而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容易出现气郁质。女性阳虚质高于男性,符合中医学对男女体质差异的认识,正如宋·朱肱《类证活人书》曰: “男子阳多而阴少。”

  丁康钰等报道寻常型痤疮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热,如《素问·刺热》谓: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阐明了诊断内脏热病观察面部的规律,不但热病如此,寻常型痤疮亦可以此为诊断依据之一。本研究发现,皮损以左右为主受累者偏颇为气郁质、瘀血质的百分比增加,皮损以中部为主受累者偏颇为湿热质的百分比增加,皮损以下部为主受累者偏颇为阴虚质的百分比增加。这与李灿东等报道皮损在左右,病位以肝肺为主( 其中又以肝占绝大多数) ; 皮损在中,病位以脾为主; 皮损在下,病位以肾为主相一致。病位在肝,患者多见肝气不舒,肝郁气滞,多易形成气郁质、瘀血质; 病位在脾,患者多见脾经湿热,多易形成湿热质; 病位在肾,患者多见肾阴不足,多易形成阴虚质。皮损以上部为主受累者,与痰湿质有关,这与临床上患者额部皮肤油脂分泌较多,多见米粒大小肤色丘疹密集分布的表现相一致; 皮损以中部为主受累者,与瘀血质有关,这与临床上患者鼻部多见结节、囊肿的表现相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寻常型痤疮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揭示了该病患者的体质特点,从体质角度探索寻常型痤疮的发病机制,是对寻常型痤疮病因病机学研究的补充,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3 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35 -936.
  [3] 李灿东,高碧珍,成改霞,等. 青少年寻常痤疮皮损区与五脏病位证素的相关性[J]. 中医杂志,2007,48( 7) : 633 -634.
  [4] 赵庆利,张景龙,董静,等. 瘢痕疙瘩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间关系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 11) : 1670 -1672.
  [5] 刘吉凤. 青春期寻常痤疮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医研究,2010,23( 7) : 30 -33.
  [6] 王琦,朱燕波. 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全国 9 省市 21948 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 1) : 7 -12.
  [7] 丁康钰,袁群,韦亚萍,等. 脏腑辨证治疗颜面部寻常型痤疮70 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 9) : 7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