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论文

柽柳林对重盐碱地的改良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7 共4368字

  从图 1 可以看出,在柽柳盐碱地 3-5 月份内,土壤溶液电导率随月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5 月份土壤电导率最高,为 0.91 μs/cm,3 月份最低,为0.66 μs/cm,结果表明,柽柳林改良的盐碱地土壤溶液电导性增大;土壤含水率 3 个月基本保持平稳,平均值为 27.44%.

  由图 2 可知,在柽柳盐碱地 3-5 月份内,pH值保持平稳;Cu 含量有所下降,其中 3 月份最高,4月份最低,最高、最低值分别为 16.63,13.58 mg/kg;Fe 含量同样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较小,3 月份达到最大值,为 16.51 mg/kg.结果表明,3月份柽柳对盐碱地的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明显高于 4,5 月份。

    2.2 柽柳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由图 3 可知,土壤溶液电导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微上升趋势,平均值达到 0.89 μs/cm,且10~20 cm 处土壤溶液电导率与无林试验地差别较大,明显低于无林试验地,在 0~10,20~50 cm 土层,土壤电导率高于无林试验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达到 24.86%,与无林试验地相比,含水率明显增加。结果表明,采用柽柳改良盐碱土壤,可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提高了土壤的储水、保水能力。从图 3 还可以看出,土壤溶液电导率随行间距的增大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 20~30 cm 处土壤溶液电导率最低,达到 0.67 μs/cm,最高值在 40~50 cm 处,达到0.80 μs/cm;土壤含水率在逐渐远离植株的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20 cm 处含水率最大,达到 35.78%,40~50 cm 处土壤含水率最低,为 27.59%.通过对盐碱地 3-5 月份物理性质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柽柳对盐碱地的改良有一定的效果,含水率和电导率均增大。

  2.3 柽柳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 pH 值是反映土壤碱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当土壤 pH>10.0 时,此时土壤通常不能生长植物。

  从图 4 可以看出,柽柳土壤 pH 值平均值为 9.27,明显低于无林试验地 pH 值,但土壤仍然属于强盐碱性,土壤 pH 值随土层加深变化不明显;土壤中有效Cu 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先降低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平均值达到 14.42 mg/kg,在 0~30 cm 土层深度有效 Cu 含量高于无林试验地,30~50 cm 低于无林试验地;有效 Fe 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达到 13.10 mg/kg,明显高于无林试验地。

  从图 4 还可以看出,土壤溶液 pH 值随行间距变化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 0~10 cm 土壤溶液 pH 值最低,为 9.40,在 30~40 cm 处 pH 值最大,为 9.66.离植株越远,土壤中有效 Cu 含量呈折线变化,有效 Fe 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0~20 cm 处达到最低值。

  通过 3-5 月份柽柳对盐碱地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柽柳盐碱地 pH 值减小,有效元素增加,柽柳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较为显着。

  3 讨论与结论

  在 3-5 月份试验地内,柽柳改良后的盐碱地,土壤溶液电导率保持稳定状态;土壤含水率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柽柳本身以及雨雪因素[15],由于试验时间相对较短,今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试验。土壤溶液随着物理性质的改善,其化学性质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试验地土壤含水率升高,pH 值降低,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增加,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张平[16]研究表明,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柽柳试验地内,土壤含水率较大,平均值达 27.44%,pH 值平均值是 9.27,仍是强碱性土壤,Cu 含量增加不明显,而 Fe 含量明显增加。随土层深度加深,柽柳地土壤 pH 值、电导率、含水率均表现上升,但不显着。随着离植株距离越来越远,含水量下降,而电导率、pH 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效铜含量在 0~20 cm 内呈上升趋势,有效铁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可以看出,种植柽柳对应县盐碱地的改良有一定效果,盐分明显有减小趋势。离植株越来越远,含水量减少,有机物质减少,对土壤改良效果减弱,说明柽柳在水平方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理化性质。

  参考文献:

  [1]范亚文。 种植耐盐碱植物改良盐碱土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1.

  [2]王斌,马兴旺,单娜娜,等。 新疆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选择与应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7):111-115.

  [3]郭世乾,崔增团,傅亲民。 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思路与建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75-79.

  [4]解廷禄。 山西省北盐池村盐渍地景观生态修复研究 [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王伟,解建仓,黄俊名,等。 盐碱地治理新模式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5):117-119,122.

  [6]高彦花,张华新,杨秀艳,等。 耐盐碱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8):43-46.

  [7]韩琳娜,周凤琴。 中国柽柳属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应用价值[J]. 山东林业科技,2010(1):41-44.

  [8]董振国,鲁全国。 黄淮海盐碱土改良技术 [J]. 生态农业研究,1999,7(3):46-49.

  [9]郭晔红,蔺海明,贾恢先,等。 种植中药材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12(6):757-762.

  [10]王文杰,贺海升,祖元刚,等。 施加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盐碱动态及杨树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29(5):2271-2278.

  [11]米文精,刘克东,赵永刚,等。 大同盆地盐碱地生态修复利用植物的初步选择[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49-54.

  [12]薛凤霄,闫赞尧。 应县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J]. 山西农业科学,1983(8):5-6.

  [13]刘艳,姚延梼。 种植柽柳树对重度盐碱地改良效果分析:以应县为例[J]. 中国城市林业,2015,13(2):21-24.

  [14]朱克贵,杜国华,章士炎,等。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汇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5]王丽琴。 滨海盐碱地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盐运动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16]张平。 不同造林树种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