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论文开题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mba论文开题报告-农房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2-08 共9037字

  论文题目:兰州理工大学mba论文开题报告-农房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一、选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研究来源于导师指导下的自选课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温州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户籍等制度和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类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也影响了温州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推进温州市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对开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试验的要求,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11】1号)。

  为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市委市政府将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农村土地、住房、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城乡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制度、农业经营体制、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关键环节,在村镇管理体制、城乡建设体制和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要方面,建立起城乡相对接和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并在改革试验中逐步加以完善,基本改变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明显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温州成为体制机制更活、发展后劲更足、带动能力更强的城乡统筹改革先行区,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以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为切入点,推进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首先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将我市的城乡结构调整为以大都市核心区(三区、洞头、瓯江口、瓯江北岸及上塘)为主中心,以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个县城为副中心,以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为重要节点的“1650”大中小城市网络型组团式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在大都市主中心、副中心地区,依据原有的发展基础、功能组合、发展趋势等条件,打破原有的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限制,规划建设大都市区的功能区,实行区镇合一体制,有多个乡镇(街道)的,则撤销乡镇(街道)建制,在功能区(镇)下面设置相应的办事处;其他地区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区域性中心镇。全市建设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其次推进中心镇及功能区建设: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积极培育中心镇,鼓励农村人口向功能区和中心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切实解决村镇低、小、散问题,推动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功能区向新城区提升。最后以“四个一”为抓手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村民自愿、操作规范、节约用地、统筹推进”的原则和“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实行“一镇一规划”,以镇为单位,按照现代化小城市和新城区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镇域(功能区)总体规划,明确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功能区)建设“1+X”(1个中心镇主集聚区,以及X个中心村新社区)的总体框架体系。实行“一镇一政策”,根据市、县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以镇(功能区)为单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实行“一镇一平台”,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建立融资平台,组建镇(功能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所在镇(功能区)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实行“一镇一试点”,各县(市、区)在起步阶段要确定一个试点镇(功能区),每个镇(功能区)要确定一个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开。

  到2015年,我市“1650”大中小城市网络型组团式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化率达到68%以上,超过长三角地区和全省平均水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房集聚改造率达到30%;农村要素市场化水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和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问题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问题逐渐得到了理论探讨和一些大企业的初步实践,但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则始于50年代。1963年,美国杂志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学科。在20世纪后半期,一些风险管理实践者和学者开始认识到项目管理技术、传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运用到项目管理中来以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风险管理列入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中。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运动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DavidJ.Ha川zell和James.webb(1988)以房地产投资商和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的方式,研究收入分配和增值收益、房地产收益率与股票收益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上,国外一些学者取得了一些成果。乌赫和托可雷(UherandToakfey)探讨了控制风险水平及减轻风险效果问题;拉兹等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是从项目定义开始,贯穿于项目的计划、执行、控制活动之中,直到项目结束的与项目相伴随的一个过程。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克雷特(Charette)认为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调控两部分;波姆(Boehm)指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含风险评估和风险调控两个主要阶段,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等,风险调控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解决和风险监测的计划、跟踪和校正活动等;费利(Fairiey)提出了七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模型,七个阶段包括:风险因素识别、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降低风险的战略开发、风险因素监测、权变计划的运用、危机管理以及从危机走向复兴等。克雷姆和卢丁提出了一个四阶段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调控和风险报告;查普曼(ChaPman)描述了一个包括:定义(确定项目相关信息)、聚焦(审视风险管理的战略计划)、识别(识别风险可能发生的方面及可能的应对措施)、结构(构建关于风险和应对措施关系的假定)、所有权(分派风险管理职责)、评估(评估各种风险的大小)、评价、计划、管理九个阶段的一般风险管理模型。饶.图马拉认为,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共同组成了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列举和评估所识别的风险因素所造成后果的潜在影响,以及评估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所需的基本工具;在风险识别阶段形成风险完整描述后,要求决策者能对风险管理决策替代方案作出评价并能选择最合适的方案;风险调控和监测是风险管理的最后阶段。饶.图马拉从操作层次上指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指出了各部分之间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但缺乏对风险发生机理和作用路径的分析。这些模型未必能有助于决策者识别所有潜在风险因素,但为项目风险识别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问题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问题逐渐得到了理论探讨和一些大企业的初步实践,但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则始于50年代。1963年,美国杂志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学科。在20世纪后半期,一些风险管理实践者和学者开始认识到项目管理技术、传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运用到项目管理中来以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风险管理列入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中。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运动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DavidJ.Ha川zell和James.webb(1988)以房地产投资商和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的方式,研究收入分配和增值收益、房地产收益率与股票收益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上,国外一些学者取得了一些成果。乌赫和托可雷(UherandToakfey)探讨了控制风险水平及减轻风险效果问题;拉兹等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是从项目定义开始,贯穿于项目的计划、执行、控制活动之中,直到项目结束的与项目相伴随的一个过程。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克雷特(Charette)认为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调控两部分;波姆(Boehm)指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含风险评估和风险调控两个主要阶段,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等,风险调控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解决和风险监测的计划、跟踪和校正活动等;费利(Fairiey)提出了七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模型,七个阶段包括:风险因素识别、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降低风险的战略开发、风险因素监测、权变计划的运用、危机管理以及从危机走向复兴等。克雷姆和卢丁提出了一个四阶段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调控和风险报告;查普曼(ChaPman)描述了一个包括:定义(确定项目相关信息)、聚焦(审视风险管理的战略计划)、识别(识别风险可能发生的方面及可能的应对措施)、结构(构建关于风险和应对措施关系的假定)、所有权(分派风险管理职责)、评估(评估各种风险的大小)、评价、计划、管理九个阶段的一般风险管理模型。饶.图马拉认为,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共同组成了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列举和评估所识别的风险因素所造成后果的潜在影响,以及评估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所需的基本工具;在风险识别阶段形成风险完整描述后,要求决策者能对风险管理决策替代方案作出评价并能选择最合适的方案;风险调控和监测是风险管理的最后阶段。饶.图马拉从操作层次上指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指出了各部分之间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但缺乏对风险发生机理和作用路径的分析。这些模型未必能有助于决策者识别所有潜在风险因素,但为项目风险识别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相关理论同样首先在大型土木建设和国防工程上得到应用。2001年5月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正式推出了中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文件《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对风险管理也进行了详细规范,以作为项目管理规范化运作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风险识别作为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对项目本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可能影响项目各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进行系统地、连续地预测和归类,同时辨别可能诱发风险事件向风险事故转变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的技术一般包括信息搜集技术(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方法、访谈、SWOT分析)、核对表分析、假设分析和图解技术(包括因果图、系统流程图、影响图)。

  刘彬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总结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向和技术风险。喻晓艳和王松江利用风险分解结构(RBS)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划分为政治风险、市场和经营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预测、决策风险、意外性风险和其他风险。孟强将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划分为经济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和管理经营风险。杨晓冬,王要武(2006)运用功效系数法理论,并计算综合预警系数,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房地产泡预警系统,在模型中,对各指标在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敏感性分析甄别,并且运用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预警系统对于房地产泡沫的防范,房地产市场的评价,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游灏,蒋东丽(2008)将房地产开发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些共同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房地产开发项目收益变化的可能性;非系统风险是指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导致收益变化的可能性,与整个市场不存在系统全面的联系。唐燕(2008)将房地产风险按照阶段划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土地获取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租售管理阶段的风险。陈锐按照项目阶段将风险分为开发场地选址阶段、项目融资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租售阶段的风险。按照种类分为商业风险、经营风险、购买力风险、变现风险、金融风险和其他风险。陈煜红和张欣(2010)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划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技术风险进一步划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和其他方面的技术风。非技术风险进一步划分为自然与环境、政治法律、经济、组织协调、合同、人员、材料、设备和资金阶段、前期工作阶段、项目建设阶段、租售阶段四个阶段提出了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国内学者沈翔认为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产生,会对项目目标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项目管理者主动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沈翔立足于代表业主方利益的项目管理者,分别从风险管理组织的运行、风险策划的制定和风险管理在项目集成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供风险管理者作参考。

  在安置房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方面,董晨鹏(2006)认为在拆迁周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腾仓费和财务费用的多少与安置房项目的建设周期成正比。房屋开发费用、管理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用与压缩的施工工期成反比。施工工期取决于最后竣工的单体建筑或配套项目的进度。在同一小区中,安置房的建设成本和最快与最慢两幢单体建筑完工的时间差成正比,最快与最慢两幢单体建筑完工的时间差越大,安置房的建设成本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刘建新,赵兴祥,杨凌志(2007)从项目总承包管理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项目总承包管理水平,分析探讨了配套安置房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分包队伍选择、工期管理、设计管理、成本控制、工程质量、市政配套建设、项目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叶晓松、陈迪兵(2008)结合参与危旧房改造的工作实践,对政府规划建设安置房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从现阶段在危旧房改造过程的风险关系分析出发,对政府规划建设安置房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进度风险控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大违约金的支付比例,严格按合同执行,这样代建单位及相关单位就会考虑没能按期交房承担的巨大风险,进而激励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实现按期交房。陈丹(2008)则从析拆迁安置房的现状和对策,从对拆迁户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认为拆迁安置房应当保持相当的品质。希望建筑师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希望社会对于拆迁安置房的品质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基本结构设想:

  本文在借鉴项目风险管理和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管理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的项目建设和风险管理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使用文献调查法时,首先确立了使用文献目的,对所搜集的各种文献进行分类,编排,不是堆积。在统计方法上,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项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目全过程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确定评语集和因素集、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递阶层次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来研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在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对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进行风险量化。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采取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从而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本文以实际的案例阐明了分析数据、确定指标、建立体系、达到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设计的目标。论文基本结构设想主要如下: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3.3研究现状评述
  1.4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内容
  
  2、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相关理论
  
  2.1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2.1.1建设工程
  2.1.2风险管理
  2.2项目风险识别 
  2.2.1风险识别流程
  2.2.2风险识别方法
  2.3项目风险评估  
  2.3.1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2.3.2风险估计的方法
  2.4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2.5本章小结
  
  3、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项目基本情况
  3.2项目风险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3.2.1项目风险的类型分析
  3.2.2项目风险的特点分析
  3.3项目风险分析
  3.3.1项目实施进度风险
  3.3.2项目投资经济风险 
  3.3.3项目环境保护风险
  3.3.4施工过程操作风险
  3.3.5项目验收质量风险
  3.4本章小结
  
  4、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建立
  
  4.1项目的风险识别
  4.1.1实施进度风险
  4.1.2投资经济风险
  4.1.3环境保护风险
  4.1.4施工操作风险
  4.1.5验收质量风险
  4.2项目风险评估
  4.2.1确定评语集和因素集
  4.2.2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
  4.2.3评价结果
  4.4本章小结
  
  5、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5.1项目风险管理制定
  5.1.1质量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5.1.2投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5.1.3进度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5.2项目的风险对策
  5.2.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重视投资条款设计过程中的风险
  5.2.2普及风险管理培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5.2.3引进专业管理队伍,增强评估水平
  5.3本章小结
  
  6、结论
  
  6.1研究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四、可行的工作计划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

  一、工作计划

  2011.10—2011.11查阅中外文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
  2011.11—2012.1撰写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完成开题报告书,提交导师审阅;
  2012.1—2012.2开展相关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实证材料,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012.3—2012.4撰写毕业论文初稿,提交给导师,听取修改意见;
  2012.4—2012.5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
  2012.6提交毕业论文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

  1、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决策阶段和征地阶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分为决策阶段、征地阶段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可借鉴参考文献较少涉及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领域的研究,作者可借鉴的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存在较大的难度。

  2、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本文在对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具体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和作者权限的限制,对瑶溪黄石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较为片面,在总体上影响论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六、参考文献:
  
  [1]沈建民.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沈翔.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项目管理.建筑经济2007(7).
  [3]张金成.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郭捷,胡美新.改进的项目风险模糊评价研究[J],工业工程,2007,10(3):86-90.
  [5]董晨鹏.试论城市安置房的项目管理与成本、风险控制[J].项目管理.2010(12)期.(总第338期):40-42.
  [6]刘建新,赵兴祥,杨凌志.配套安置房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与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10):52-54.
  [7]王冬昱,张鹏,杨勇.浅析项目管理成本控制[J].天津科技,2008,(03)
  [8]王为清.浅谈如何搞好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9)
  [9]周春生.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5-108
  [10]杨雄.城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制度建构[J].上海城市管理,2010,(01).
  [11]刘彬.浅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8):183-184.
  [12]朱晨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和探讨[J]重庆建筑,2008,(04).
  [13]章巧文.城市安置房建设中的制度性缺陷和优化[J].浙江统计,2007,(06).
  [14]王承慧,李媚,孙倩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拆迁安置区规划评析——以南京市为例[J].华中建筑,2009,(05).
  [15]蒋东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与分析[J],今日南国,2009,(4):22-23.
  [16]边晨,施宙.略谈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17]陈煜红,张欣.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J],高校研究,2006,(3):67-70.
  [18]KaplanS.Thewordsofriskanalysis.RiskAnalysis,1997,17(4):407-417.
  [19]DavidJ.Hadzell,JamesR.Webb.RealEstateRiskandReturnExpectations:RecentsurveyResults[J].JournalofRealEstateResearch,1988,3:31-37.
  [20]沈翔.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项目管理.建筑经济2007(7).
  [21]UherT.E.,ToakieyA.R.RiskmanagementintheconceptualphaseofaProject.InteractionalJournalofProject Management.1999.17(3).161-169.
  [22]RazT.,MichaelE.Useandbenefitsoftoolsforprojectriskmanagement.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1.19(1).9-19.
  [23]董晨鹏.试论城市安置房的项目管理与成本、风险控制[J].项目管理.2010(12).期(总第338期):40-42.
  [24]刘建新,赵兴祥,杨凌志.配套安置房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与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10):52-54.
  [25]叶晓松、陈迪兵.政府在规划建设安置房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初探[J].城市建设与管理.2009(63):29-31.
  [26]陈丹.建筑师眼中的拆迁安置房现状与对策[J].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04(8):62-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