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基于立德树人的医学伦理学分析

时间:2020-03-10 来源:中国医学伦理学 作者:依依 本文字数:5022字

  医学伦理学论文(精编版8篇)之第四篇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应当贯彻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人文类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应充分汲取立德树人思想精华,将高尚品德融入医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将中国梦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教育,引导医学生将医学专业学习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一批又一批我国社会主义医学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医学生,医学伦理,医德教育

医学伦理学论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地位,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2]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应当贯彻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如何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医学伦理学教育,将党的最新教育理念作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医学伦理学学科适应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协力卓越医师培养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1 将高尚品德融入医德教育

  德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医学伦理学课程担负着医学高等院校医德教育的重任,汲取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医德教育是增强本课程教学时代性、实效性的关键。

  1.1 立德树人思想崇尚高尚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孕育了立德树人思想。立德树人包含两个方面,即“立德”与“树人”。“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3]这一表述指出了我国古代重视高尚品德的树立,将其视为人生追求的首要目的。“树人”一词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里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我们所立的“德”较之古人所认识的“德”已有了一定的变化,强调“德”的广义性,既有价值理念上的道德思想,也包含道德观念;既强调理解道德品质,也要实践道德行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强调了大学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成才导向,寄语新时代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确保自身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守住个人道德操守,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2 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的医德教育

  医学伦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它运用伦理学原理解决医疗实践中的道德现象和问题,包括医德医风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两个部分。“医学伦理学对医学生医疗决策、道德行为的选择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4]。医学伦理学课程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必须要发挥教师的核心引导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上就医疗卫生领域的道德现象和问题解疑释惑,更是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医学伦理学教师要做到对医德的深刻思考、深入理解、深情认同,并在“准医生”面前发挥表率作用。很多医学伦理学教师不是医学专业出身,对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医德问题缺乏直观的感悟。因此,医学伦理学教师要加强与基础医学专业教师、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合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确保高尚的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新时代的医学伦理学教育要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医学接班人为根本任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及医疗矛盾的频发,带教教师要教育引导医学生崇尚医德,做到“医乃仁术”“治病救人”的理念不能丢;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意识要铸牢;“仁爱救人”“热爱医学”的初心不能改。医学生要把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高尚医德素质的养成相结合,把弘扬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把对医学事业的热爱熔铸成以医报国的高尚情怀。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师职业精神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高校立德树人,其目标就是培养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5]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由此可见,医学伦理学教育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这是医学院校贯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二十四个字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高校要确立德育在教育评价中的首要地位,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为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中。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其中笃实就是要求大学生重视道德实践。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在深刻领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发展进一步融入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繁荣,把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各类高校的现实生活,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融入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追求等可以被感知的日常化形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最终深刻的感受它、领悟它、践行它。

  2.2 医师职业精神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医师职业精神是当前医生必不可少的素养,是医生进行医疗实践活动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领域的道德要求。“医生的职业精神是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7],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经历学校教育、医院临床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成为医生后在医学实践中的精神凝练。但无论如何,医学伦理学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起点,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医师职业精神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启蒙阶段,对于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学伦理学教师要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丰富医师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提升教育实效。

  医师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医学伦理“有利、公正、自主、不伤害”四原则都要求医务人员要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工作目标,真正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思想,要求医生在医疗实践及医学科研中提升临床伦理决策能力,尊重患者、平等待患,维护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医务工作者热爱医学事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保守医密,在医疗诊治中体现人文关怀。

  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认知还需要实践上的历练。医学伦理学课程在理论上铸牢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同时,还要丰富实践教学和跟踪教学。依托医学伦理学理论课程开设医德医风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医学生走进医院,真实感受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真实感受,感悟医生的医疗实践经历,深刻理解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外延。医学伦理学的部分实践教学可以安排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以后,医学伦理学教师要增加对所教学生的跟踪了解,掌握学生对医师职业心理的变化,在与医院带教老师的合作中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领域育人。

  3 将中国梦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教育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陈列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8]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重要论断,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梦在医学领域的集中体现,医学伦理学教育要把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目标中,确保中国梦教育在医学院校有的放矢。

  3.1 中国梦是立德树人的鲜明主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才能实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是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一代又一代兼有科学文化知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广大青年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青年大学生有渊博的学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爱国情怀,要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的人生理想、价值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青年大学生要有出色的技能。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结合实践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用自己的实际本领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最后,青年大学生要有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青年大学生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精神,勇挑重担、艰苦奋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勇敢扛起学科建设、领域发展的大旗,勇于扞卫祖国、民族的利益和尊严,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3.2 中国梦引领下的健康中国教育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9]。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了全体人民的健康梦,只有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多样化的健康生活需求,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医学伦理学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增强医学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理性认知教育,发挥其医学人文教育的属性。当前,医疗领域出现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医疗资源浪费、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这归根结底是医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导致。医学伦理学要弘扬健康中国的理念,教育广大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医学抱负融入国家医学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次,要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培养高尚的医德,加强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制度思考,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疾苦,不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最后,要加强医学人文领域的学习,多涉猎社科文史、哲学、伦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培养人文情怀,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追求,构建适应健康中国需要的医学人文价值体系。

  结语

  新时代,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把立德树人思想融入高校课程建设、学科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医学伦理学课程担负着传授医学生医学道德知识、提升道德品质、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任务,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要切实把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医学伦理学教育,有助于提升我国新时代医学生的医德品德,铸牢医师职业精神,为健康中国发展提供可靠的医学后备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9:1088.
  [4] 杨萍.PBL模式下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性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411-413.

点击查看>>医学伦理学论文(精编版8篇)其他文章
    陈皓,张珊.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医学伦理学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11):1447-1450.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