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动在媒体发声
1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至关重要,也就是“先入为主”.因此,在舆论传播中各种媒体都特别重视“先声夺人”,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无论是受众的关注度,还是对信息的信任度都是最高的,可以说是舆论宣传的“黄金时间”.有鉴于此,在南海维权的舆论斗争中,尤其是面对周边国家制造事端或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强词夺理时,我方应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积极发声,夺取舆论先机,通过阐明我方立场观点,提供有理有力的证据,揭露事实真相,尽快将敌方肆意抹黑、扭曲事实的丑陋行径公之于众。在因应外媒炒作我方加强海上维权军事斗争准备等负面新闻时,必须预有准备、提前造势,使其与我国倡导的安全理念、提出的外交政策相一致,避免在国际舆论中形成授人以柄、被动应对的不利局面。
(三)主动引导民间舆论
所谓舆论,是一些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对社会上某些事件或问题所公开表露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在“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难以明确地区分传播者与接受者,官方行为和主流媒体可以引导舆论,但是不能最终决定舆论的走向。因此,在南海维权问题上,除了要加强主流舆论的宣传力度外,还要主动关注民间舆论的发展动向。当前,网络基于其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正在成为民间舆论表达的重要平台,为此,要充分重视网络平台上有关南海问题的民情民意,积极发挥“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员”的引导作用,及时化解网民的极端不良情绪,拥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凝聚共识、团结力量,形成一股扞卫南海主权利益的民间力量。要加强政务微博、法人微博等新兴媒介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建立政府与民众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发布与沟通渠道,以便在南海方向出现突发事件时迅速形成舆论传播的有效覆盖。
三、“因利制权”,灵活运用舆论斗争策略
“因利制权”是孙子兵法中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计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因利制权”的思想。在当前的国际舆论斗争环境中,所谓的“利”,是指国家安全利益这个“中心”和“大局”;所谓的“权”,就是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因利制权”,就是要针对维护和拓展国家安全利益灵活地运用舆论斗争策略。
(一)善借事实说理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对外舆论宣传是对外政治宣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主流媒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扮演了“政府传声筒”的角色,声明立场,表明态度。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往往会忽视舆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界推崇的理念,也是媒体得到受众信任、提升舆论影响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我国与周边国家主权争端等争议事件不断出现,我方除了通过外交部发言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渠道发布信息、声明立场的同时,也要注意多收集事实依据,及时向民众公布争议事件的真相,有事实论据,就少用语言描述;多讲事实过程,少做定性判断。这样,把分析是非曲直、判断孰对孰错的权力交由受众,往往会收到较好的舆论宣传效果。就如毛泽东所讲的:“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的事实。”
(二)善用“第三方”发声
争取国内外舆论的支持是我党我军的重要政治经验之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西行漫记》打破了西方世界对红色中国的政治偏见,为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与支持奠定了基础。南海维权斗争的国内外民众关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强,在舆论宣传中要把握技巧,善于借口说话、借力发力。所谓的“第三方”,即区别于官方政府、主流媒体的其他方。在南海维权问题上,一是可借智库学者之口发声。专家学者可通过在电视上接受访谈或是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从学术和专业的角度对南海维权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二是可借境外人士之口发声,在媒体上发表我国台湾地区或是境外知名人士对于南海问题的观点言论;三是可借外媒之口发声,摘选外媒有关南海问题的报道评论,为受众提供一个立体、全方位的舆论环境。在借用“第三方”发声时,注意不要苛求其与我方在观点说法上绝对、完全的一致,而是坚持原则立场上大体一致,为舆论自由提供一定的空间,这也有利于增强舆论传播的客观性和公信度。
(三)善借国际平台宣传
借助恰当的宣传平台和渠道,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宣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2014年的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国女将军姚云竹对美国国防部长的‘四连问’”,一时间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境内外媒体竞相报道,形成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此番中国女将军的发问,美国国防部长回应的内容以及美国是否就此会改变对华政策都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相关问题上表明了中国的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并且借此将我方的立场和态度广泛地传播到了西方舆论世界,潜移默化中产生了舆论宣传的效果。应充分借助各类国际舞台,巧妙地运用舆论宣传策略,吸引境内外媒体的关注,借助国际会议的平台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将我方有关南海维权方面的事实依据、争端原因、现实问题以及立场观点显现在世人面前,避免别有用心的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混淆是非、伺机炒作。
***主席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这样评价当前我国的安全形势:“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6]200南海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利益,要“针锋相对,寸土不让”[7].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斗争复杂而尖锐,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长期斗争过程,为此,在舆论斗争准备中,我们必须着眼全局、筹划长远,主动作为、灵活应对,不断扩大舆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为南海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吴九龙。孙子校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
[2]舆论斗争,不能回避只能迎接的挑战[N].环球时报,2013-8-24.
[3]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08-12-31)。
[4]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余家宏。新闻学简明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6]***。***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