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应对措施(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5 共5143字
  2.3土地使用机制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
  
  在我国农业土地使用权的基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用地属于集体所有,但土地的使用和管理都是由个人家庭所拥有。家庭可以从土地获得直接和间接效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速了农业生产[6].然而,对农业生产力长期提高的积极作用已逐渐淡化,负面效应日益明显。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规模效应,限制农业现代技术的应用。农业用地分为小块,每一块都是由一个家庭来耕种的。结果发现,每个家庭的平均土地面积约0.62公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甚至被细分为更小的单位,一个家庭的平均面积减少为0.56公顷并在90年代被进一步细分,这些碎片化的土地只能支持小规模农业生产,限制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第二,弃耕抛荒现象严重。农民是获得农业用地的决定性因素,在失去土地的时候没有经济补偿。因此,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农民不愿放弃他们的权利,这导致了各地纷纷出现弃耕抛荒现象[7].
  
  第三,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差。从某种程度上说,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离,使得农民主要集中于农业用地的短期产出,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第四,现行征地政策存在不足之处。农地通过征收可以转化为建设用地,但征收过程中缺乏细致的规划,补偿价格比较低,这就鼓励了政府的土地租用和土地出让。经济补偿制度的缺失是造成耕地保护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同时也造成了土地使用规则的破坏和耕地占用的不合理。
  
  2.4对肥料和杀虫剂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恶化
  
  2005年中国使用化肥4 766万吨,包括2 229万吨氮肥、744万吨磷肥、490万吨钾肥[6].自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以来,虽然化肥使用量增加的幅度并不快,但也在不断增加,目前钾肥还要进口。我国耕地平均施肥量为每公顷356.7公斤,是发达国家化肥用量最大时的2倍,这表明中国的化肥使用量过度。另一方面,我国化肥对产量的贡献很低,肥料对粮食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仅为46.43%,只有发达国家的60%~70%.化肥的过度使用和低效率造成大量未被吸收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报告称,每年约有123万吨的氮排入河流和湖泊,49.4万吨渗入到地下水中,299万吨排放到大气中。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农药消费量,农药用量从1983年的86.2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33万吨,截止到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每年基本保持在130万吨左右。滥用和农药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也很常见。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统计,在水稻生产中40%的农药和棉花生产中50%的农药使用都是多余的。农药使用的另一个问题是高毒有害农药在农业中的比例高。甲胺磷、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的使用都比较频繁。由于疏忽和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污染使得农业环境系统变得更加严重。据我国23个省市的统计,2000年有891件的农业污染事件,40 000公顷的农业土地遭到污染,25 000吨农产品损失,造成2.2亿元的直接损失[8].
  
  2.5生态农业发展缓慢
  
  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机遇---生态农业,这就要求应用生态理论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发展农业。全国1/6以上的县已被选定为实施生态农业项目,生态农业项目面积超过667万公顷,占中国耕地总量的6%.生态农业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效工具和一般方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应用却不是没有问题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缺乏生态农业理论和方法的充分研究。生态农业的技术创新、引进和高技术的应用非常缓慢,而且不支持生态农业的扩张。
  
  第二,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目前,中国的生态农业是一个单独的生产系统,侧重于农业生产,忽视了生产与市场的关系。此外,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阻碍了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第三,推广生态农业的措施低效。尽管在生态农业区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效益,生态农业的有效技术和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的效益也受到限制。
  
  3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对措施
  
  3.1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需从2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首先,修改管道系统以减少运输中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其次,需要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如目前的农业用水灌溉可以通过小边界灌溉或长边灌溉、喷灌技术和设备、滴灌和微喷灌技术等。
  
  3.2合理使用耕地,提高利用率
  
  为了克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建议采取以下行动:第一,协调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第二,当后备土地被用来耕种时要加强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第三,制定适当的土地复垦政策。第四,增加对土地集约化和废弃土地复垦的投资资金。此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能有效缓解耕地短缺的压力。一方面可以从存量建设用地的比例提高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则可以从目前农村住宅用地的人均使用面积的减少来缓解耕地短缺的压力。
  
  3.3改革和完善现行土地制度
  
  为了解决土地使用机制和现行征地政策表现出来的问题,必须对现行的土地使用权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确定不同的土地属性和使用权限,并确定合理的所有者(集体)和管理者(农民)的权利和责任;加强对集体和政府行为在耕地使用上的监管;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形成各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建立和完善对土地使用补偿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税收制度,增强经济措施(土地价格与土地税)对土地利用调整与控制的影响;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调整利益参与机制,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和成本效益不相配的问题。
  
  3.4从制度和技术上减弱农药和化肥产生的危害
  
  要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肥和农药的滥用,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对此提出如下建议:规范农药和培训农民正确使用相关技术;改善现有的生产技术,加强对新型肥料、安全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发展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栽培技术。
  
  3.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第一,加强对生态农业理论和技术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农业生态系统理论;资源稀缺性理论的应用,生态农业的外部性理论和方法;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如基因组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现代技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及负面影响的保护措施;生态工程模型设计的进展。
  
  第二,建立基于现有模型和应用条件的先进的生态农业工程模型。从生态效益来讲,建立生态农业工程模型对传统技术的优化也会变得更加方便和有效。
  
  第三,寻求适合当地条件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信息服务和金融支持,推广生态农业。需要给土地承包户提供更多的技术信息服务和资金支持,以促进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生态农业模式的转变。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国家统计出版社,2001.
  [2]人民日报。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十四年零增长[N].2015-04-15.
  [3]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国家统计出版社,2013.
  [4]青岛日报。生产1公斤粮食消耗800公斤水[N].2012-04-26.
  [5]中商情报网。2014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J/OL].[2015-01-20].
  [6]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国家统计出版社,2006.
  [7]孙红霞,孙宏岭。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最危险的因素-弃耕抛荒[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1):16-18.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统计报告[OL].[2015-01-2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