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近十年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分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1 共4511字
  2004 ~ 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长,由2004年的120. 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69. 2万人,而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由2004年的6. 01%下降到5. 83%,使得2004 ~2005年人口子系统得分出现了一个较大增幅。2005年以后较为平稳,到2008 ~ 2009年出现剧烈下降,因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失业人数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由2008年的149. 9万人降为2009年的122. 4万人,因此人口子系统得分转呈下降态势,2009年以后逐步恢复上升趋势,但与经济、环境子系统得分差距仍然较大,说明虽然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人口增长速度,但较大的人口基数依然是制约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04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占比为19. 1%,2013年数据为22%,仅提高了2. 9个百分点,可见农村劳动力素质仍然较低,必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前期环境系统得分低且呈剧烈下降态势,在2006 ~ 2007年达到最低,主要原因是农药、农肥、塑料薄膜等使用过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负担。此后随着农药、农肥、塑料薄膜等施用量较大程度的减少和节水灌溉面积的较大增长,环境子系统得分攀升,一度超越经济子系统,成为得分最高的子系统,这表明人们的农业环保意识逐步提高,近年来政府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开始发挥作用。目前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现代农业的推广普及、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加之过去农业的粗放式发展导致资源消耗过度,资源子系统在2007 ~ 2008年之间下降剧烈,后期小幅度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与自然资源的恢复性差及不可再生性有较大关系。
  
  经济子系统得分基本呈直线上升态势。由原始数据计算得出,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与土地产出率均增长了一倍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两倍,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增长了32. 5%,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山东省农业产值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位,各项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业经济整体运行良好。
  
  社会子系统得分呈稳步增长态势,2005 ~2006年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度增长,表明公共基础设施在此阶段有大幅度改善,促使2005 ~ 2006年社会子系统增幅较大; 中期发展较为平稳,2010年以后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10年的37. 5下降为2011年的35. 7,下降了1. 8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善并不明显,2004年为0. 37,2013年为0. 38,城乡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
  
  3. 2系统协调度分析
  
  协调系数越小,发展协调度越高。由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山东省农业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系数整体呈减小趋势,表明山东省近十年发展协调度整体提高,但2010年以后协调系数有略微增大趋势,可见各子系统之间发展有可能逐渐趋于不协调状态。另外,人口、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与经济、环境、社会子系统差异较大,表明资源利用率仍然较低,资源承载力负荷过重,亟需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资源浪费现象,扭转以过度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通过对2004 ~ 2013年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4. 1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经济、环境、社会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5个子系统发展协调度仍有待提高。
  
  4. 2人口基数大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差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践行国家人口政策的前提下,应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全方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4. 3资源消耗率仍然过大,在提高农业经济的同时,更应注重耕地资源、水资源的保护,积极推广现代农业,引进并普及现代先进农业技术,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功能结构,强化农业非直接经济生产功能[15],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出于数据的可得性,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仍然不够全面,而且有的指标难以量化,增加了研究难度,因此仍需进一步探讨指标设立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彭念一,吕忠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及测算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2) :87 - 90.
  [2] 姚成胜,朱鹤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3) :380 -388.
  [3] 卢代富,邵海。产业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法律对策[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3) :103 - 112.
  [4] 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2) :152 - 157.
  [5] 卢李朋,张杰,卞晓峰,等。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4) :248 - 254.
  [6] 刘喜广,陶楚南,陈银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1) :26 - 29.
  [7] 曹执令。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衡阳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8) :113 - 116.
  [8] 高鹏,刘燕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聚类评价---基于2000 ~ 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3) :59 - 65.
  [9] 戴蓉,薛达元,郭泺,等。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测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 :138 -146.
  [10] 彭万臣,张淑花,周利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5) :22 -26.
  [11] 欧阳涛,肖海燕,袁辉斌。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1) :35 - 43.
  [12] 赵莹雪。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五华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3,22(2) :223 - 229.
  [13] 徐梦洁,赵其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研究[J].土壤,2000(3) :135 - 139.
  [14] 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26(1) :113 - 119.
  [15] 谢美娥,谷树忠。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基本思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 :18 -2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