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的海绵城市理论及实践构想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王凯
发布于:2018-07-27 共2518字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 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进程也随着加快。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后, 对目前讨论度较高的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并对该理论运用于实际城市规划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城市规划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

  1 海绵城市理论的背景

  众所周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从自然环境角度来看, 城乡同时高度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自然资源配置问题基本相同,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水资源。在许多城市规划中, 都十分注重城市经济效益的发展, 忽略城市内部水资源的管理、保护, 殊不知同步的, 水资源污染问题极大阻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由于城市规划缺乏水资源管理意识, 导致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 降雨期城市道路堵塞;非降雨期用水匮乏等, 无法很好的处理城市内部水资源的储藏问题, 甚至在有些地区引发洪涝灾害。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希望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播, 提高城市规划中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决目前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2 海绵城市理论的现状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 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配置问题, 主要是在城市规划方案中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包括及时吸收城市内部降水储存的水量、最新水源清洁手段降低城市污水吕、严格规定水源排放标准等。海绵理论的实施需要结合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利用最新自然环境处理的绿色方案。以保护、清洁城市水资源为前提, 提高城市水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城市规划发展起步较晚, 城市规划意识薄弱, 海绵城市理论的引入、推广、使用都较晚, 。许多城市规划人员对海绵城市理论理解不够、缺乏海绵城市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经验、对海绵理论的适用性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导致即使部分城市规划已经引入海绵城市理论, 但仍然无法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 一方面需要决策人员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要求配备专业城市规划人员, 结合城市实际自然环境的条件, 制定城市水资源良性循环方案, 使海绵城市理论有效实施。

  3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

  由上文对海绵城市理论现状的阐述, 可以得知目前城市规划: (1) 对水资源保护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城市资源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 没有宏观意识; (2) 对城市自身存在的水资源问题调研不够, 导致海绵理论的实施流于表面, 在实践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方案、缺乏专业人员引导、缺乏先进技术支持。这些都是目前海绵城市理论实践滞后的原因, 只有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推动策略, 才能使海绵城市理论服务于城市规划, 发挥其最大调控作用。

  3.1 建设完善的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理论中, 城市规划过程应充分考虑具体城市位置、地理环境, 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深入全面了解城市自然水系, 包括城市内部湖泊河流、溪水池塘等, 利用自然水系在自然环境中的自我净化、水资源良性循环等。城市规划过程中, 应当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水系的优点, 建立完善的城市水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扩展范围增大, 工业水污染严重, 超过水系统自我净化的能力范围。海绵城市理论指出, 城市规划应当建立专门的是污染控制、治理、监督部门, 对工业运作过程水质保护进行监督、对民用废水排放进行引导。最大程度地降低人类生活与生产对城市自然水系统造成的影响, 保持城市内部水循环。

  3.2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一方面保证道路交通的顺畅、维持交通秩序。然而随着全球环境的改变, 地区气候也发生了变化, 降雨期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大。海绵城市理论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 在保证城市道路正常秩序功能的同时, 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包括将城市大部分道路绿化带的平式改为下凹式, 以此减少城市道路上路面雨水的径流量面积, 减缓雨水径流量速度, 改善城市雨水径流量的质量, 从而提高城市外来水资源的质量;还在城市道路规划初期引入透水路面、街道树池等现代城市公共建设技术设施, 加强城市对外来雨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除了提高城市水资源保护能力外, 改善后的道路绿化形式可以进行“人工引流”。通过绿化带底部的水流暗道, 将雨水引入城市的水系统, 利用雨水的渗透、净化作用, 增加城市水系统的活力, 促进水循环。因此, 城市规划初期, 除了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外, 还应当充分考虑城市道路规划在雨水资源储存、管理、利用方面的作用, 为城市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供便利。

  3.3 结合城市园林规划

  3.3.1 引人新型雨水管理模式

  城市园林规划是人类在进行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 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共存而提出来的城市规划区域, 水资源的管理配置, 是园林规划的源头。城市海绵理论认为,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如此快速的背景下, 城市园林规划应当引入国际上先进的雨水管理模式———源头分散模式。

  这种模式由美国提出, 并且运用于实际城市园林规划, 效果显著。源头分散式的雨水管理方案一方面保证了城市地理的水文特征不会受降水期改变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了城市对园林规划用地的开发利用, 实用性很强。

  3.3.2 发展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

  城市园林规划包括绿色屋顶的植物设计和雨水花园结构的设计。

  绿色屋顶的植物设计指利用绿色植物不同的生物特征, 以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规划、分配为基础, 采取垂直绿化的搭建方式, 设计植物的生长发育领域, 最终在城市园林规划范围内形成统一稳定, 具有降低城市光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的自然生物群落。雨水花园的结构设计一般是从内向外, 包括雨水花园采集部分的砾石底层、砂底层、种植夹层、覆盖表层和蓄水表层。内部雨水采集结构利用穿管的技术, 当城市降水达到一定量, 系统采集到过多雨水时, 多余的雨水便会随着溢流管排出, 可以避免过多雨水导致植物溺死的情况。通过设置适用于不同植物的穿管, 可以保证植物水分充足, 生长发育良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目前我国还缺乏城市海绵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有效案例, 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保护手段仍旧落后, 在城市规划初期也缺乏长远发展目光, 没有考虑水资源配置对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钝化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城市海绵理论, 配置专业城市规划人才, 实际调研所处城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才能实现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

  参考文献
  [1]赵鹏, 郑兰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 2016 (02) :64~65.

原文出处:[1]王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建材与装饰,2018(31):1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